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1
2
123456
3
起源 解读 龚
4
公 管 荐
5
秦晖
6
比亚迪
7
冬川豆
8
1'"
9
@六镇
10
▂ ⊙ 女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1
2
123456
3
起源 解读 龚
4
公 管 荐
5
秦晖
6
比亚迪
7
冬川豆
8
1'"
9
@六镇
10
▂ ⊙ 女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紧急呼救!上海报恩寺普渡众生身陷困境,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共渡难关!
观察|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: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
桐城一派|倒在“跨年夜”的龚书记,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?
13岁!史上最严重霸凌案宣判,如何亡羊补牢?
比佟丽娅还恋爱脑,怀孕7次流产4次,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中国沙漠科学的奠基地,在这里!| 科技自立自强之路
叶满山
中科院之声
2024-11-02
包兰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
从1955年开始
一代又一代沙漠科学家在这里耕耘
在解决许多沙漠科学基础问题的同时
为全球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
▲20世纪50年代初的沙坡头。西北研究院供图
1952年
我国开始筹划建设一条包头至兰州的铁路
其中的沙坡头地段
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西部
全是高大的格状新月形沙丘
沙害频繁发生且强度大、方向多变
“浮沙没胫,人马惮行”
要在这里修筑铁路,相当艰巨
这时,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
(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前身,以下简称林土所)
被指定参与包兰铁路防沙治害研究工作
1955年,铁道科学研究院、铁道部西北设计分院
和林土所相关研究团队合并
共同组建了铁路防沙研究工作站
(即沙坡头站前身)
▲沙坡头站建站初期,科研人员前往试验区。
西北研究院供图
建站当晚,所有成员齐聚一堂
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
大家一致同意
首先应研究铁路两侧植物固沙的可行性
经过艰辛考察
团队成员意外发现两处茂密的油蒿群落和柠条群落
油蒿是一种半灌木,而柠条则是灌木
然而在固沙方面,蒿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
必须与灌木搭配栽种才能取得更好效果
在试验区,团队成员将不同固沙植物进行搭配栽种
为保护这些植物免受风沙侵害
他们决定设置沙障
▲沙坡头站科研人员进行野外测量。西北研究院供图
1957年春夏
沙坡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酷暑、干旱和大风
一场罕见的黑风暴后
辛苦一年多栽种的树木和草本植物都不见踪影
对实现无灌溉条件下的植物固沙目标
所有人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
就在大家陷入苦恼之际
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的到来
为他们带来了转机
领队陈道明和随队苏联专家
在观察试验沙障损毁情况后
提出了改进建议
沙坡头站的科研人员受此启发
正式起用半隐蔽式格状沙障
1958年,团队计划修建防护带
在整条防护带中
乔、灌、草三种植物交互混种
选用十几种沙区生长植物组合搭配
把沙子固定在地表,形成有效的生态屏障
▲列车通过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路段。西北研究院供图
1958年,八一建军节
包兰铁路正式通车
第一辆列车驶进沙坡头
这年年底,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
1962年
治沙队改建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
试验条件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
科学家们发现
1米见方的草方格固沙效果最显著
由此创建了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
这不仅提高了固沙效果
而且为后续的沙漠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
然而科学家们也清醒地认识到
麦(稻)草容易腐烂
因此草方格只能作为辅助、过渡性机械固沙措施
经过长达8年的固沙植物试验
他们终于发现
土生土长的油蒿、大灌木花棒、柠条
以及引种的两种沙拐枣
是优质的固沙植物种类
▲空中俯视沙坡头铁路防沙带。Geoge Stainmetz 摄(2006年)
但原有的沙障设计仍存在诸多不足
极易被风沙掩埋
只有将阻沙与固沙措施相结合
才能实现沙害治理的目标
于是他们在防护带的最前沿
设立起一米高的疏透型阻沙栅栏
既能透过气流,又能截留风中沙粒
同时在沙堤上种植植物,进一步稳固沙面
阻固结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
可以说
流沙治理是中国沙漠科学研究的起点
而沙坡头是中国沙漠科学的奠基地
1978年,沙坡头站升格为院级科学研究站
其使命不限于防治铁路沙害
而是扩展至沙漠科学的广泛领域
▲如今的沙坡头。李子锋摄
水分是沙区植被恢复和生长
以及生态重建中最为关键的限制因素
为了保持植被-土壤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
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
2019年,沙坡头站建成了
“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”
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
这个系统的建成
意味着试验站能通过长时间观测
选择更适合不同沙区的植物种类
帮助生态环境重建
在这片沙漠之中
一代代科学家们传承接力倾注无数心血
反复试验研究
指引和保护包兰铁路在风沙肆虐中畅通六十余年
现如今
新一代科学家们的使命持续更新
为世界环保事业继续作出卓越贡献
阅读全文请见
治沙“中国方案”,从沙坡头出发
来源:中国科学报
责任编辑:王颖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中科院之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